中英對照

funny_chinglish_menu
昨日在報章上看到一則"餐廳「神級餐牌」笑死人"的報導,自認「讀得書少」的店主把翻譯工作假手於廣告公司,真的所託非人!幸慶如此失禮的情況在香港並不常見,筆者最近才剛好遇上個不同體驗!

chi_eng_translation_1

某個下午在新釗記買飯,翻開餐牌便被"闊佬炒飯"四字所吸引,好奇這碟飯到底用了甚麽闊佬的食材?鮑魚?海蝦?蟹?把視線向下一移,謎團馬上解開,Fried Rice with Dried Scallop, Egg and Vegetable,即是瑤柱蛋白炒飯,吸引力頓時減半![笑]

chi_eng_translation_2

隔天到凱施買麵包時,案件重演。一走進店內,目光就離不開這盤看來很好吃的麵包卷,賣相誘人,名字也非同凡響,海之味、綠晶靈、富士卷。完全沒能從名字猜出當中的餡料,還是來看看英文翻譯吧!

海之味:Tuna Fish w/Prawn & Lettuce ~ 吞拿魚加上蝦,叫海之味,頗貼切的。

綠晶靈:Dried Pork Floss, Ham & Egg ~ 肉鬆、火腿和雞蛋,完全沒有綠色的食材,何解叫綠晶靈呢?

富士卷:Dried Pork Floss, Egg w/lettuce ~ 肉鬆、雞蛋和生菜,跟富士山有甚麽關係呢?

細心留意,便會發現英文比中文易明的情況在餐牌上十分普遍,主要是因為食肆希望用嘩眾取寵的菜名作招來,吸引客人。還好大部份店家無論讀書多少都有點常識,多半會選用簡單易明的單詞作英文翻譯,甚少鬧出像報導中的神級笑話!

題外話,筆者嘗過凱施那三款麵包卷,全都包有沙律醬、蕃茄、生菜和火腿,味道十分接近。海之味的特色是用了吞拿魚和蝦這個坊間麵包店較少見的配搭,頗討好的。其餘兩款的差別則只是有沒有雞蛋罷了。三個麵包都不錯吃,用料十足,值得一讚。如果店員的服務態度可以改善一下的話,我定必多加光顧!